診所污水處理設備在使用過程中,設備集菌種培養與釋放于一體,較現有技術較更為先進、方便,設備體積小、結構簡單。那么如何進行菌種的培養呢?
1、溫度: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適生長溫度,隨溫度上升,細菌生長加速,但有一個低和高生長溫度范圍,一般為10-45oC,適宜溫度為15-35oC
2、培菌馴化期間,必須每天測定COD,如發現COD去除率或SV突然下降,則應立即停止廢水的遞增進水量,直至COD去除率回升至50%以上和SV不再下降。
3、好氧池正常進廢水時,COD去除率能保持在80%以上,處理出水COD濃度在200mg/L以下,則可以認為生化池已開始工作正常。在污泥馴化期間切忌負荷沖擊,培菌完成以后,即可進行正常的運作。

介紹一下診所污水處理設備的具體操作過程:
1、裝置調試人員首先要翻開進水閥門、出水閥門,發動設備進水提高水泵,將調節池的污水運送到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中開端。
2、工作人員要用手觸摸調料是不是有粘狀感,同時調查水體微生物生長狀況,直至長出生物膜,方可持續向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運送污水,水量應逐漸添加至設計水量。
3、初度運用及調試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,當水位到達設備二分之一高度時中止水泵進水,翻開風機進水閥,敞開風機,慢慢翻開風機出風閥,向接觸氧氣池內曝氣48小時后再發動進水提高水泵將污水參加至設備四分之三處,再向池內曝氣24小時。
4、守時調查水中微生物生長狀況,發現異常應及時操控進水水量加以調整。
5、要調查二沉池水水流流態,出水堰集水有必要均勻,通常每隔24小時有必要排泥一次,排泥時翻開排泥電磁閥,使用氣提方法將二沉池內的污泥提高至污泥池。
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了,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。